环球看热讯:作家李敬泽:人工智能写作能力可能很强,但文学不会消失
作家李敬泽:人工智能写作能力可能很强,但文学不会消失
中新网北京7月1日电(记者 上官云)“训练得当的话,就一般写作而言,人工智能很可能也写得不错。这就意味着,写作者要提高创造力和创新的能力。”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,著名作家李敬泽如是说道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大学毕业后,李敬泽逐渐开始写作。几十年来,他写过大量评论文章,著有《会饮记》《咏而归》等作品。前段时间他又出版了一部《上河记》,记录了在黄河沿岸看到的风土人情。
写作时,他努力避免在文章中出现古板的“文人气”,面对真实的生命感受和人生经验,努力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,而不是轻易借用现成的套路和腔调。
网络时代,感受到视频媒介发展的蓬勃生机,李敬泽又策划、主持了一档人文谈话视频节目《文学馆之夜》,与嘉宾一起聊文学、聊创作,文学馆的猫也随之走红。
他说,希望借此让更多人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,了解那些经典作家、经典作品,同时从文学角度出发,将对于世界、生活、生命的理解以新媒体的形式传递出去。
神奇的文化密码
《上河记》收录了15篇散文,源自李敬泽多年前的一次旅行。2000年,李敬泽曾作为“走马黄河”考察团作家之一,前往黄河中游地区开展社会文化考察,度过了一段感触极深的日子。
他将那些记忆写成文字,记录下行程中看到的风土人情。在《上河记》中,一篇散文对应一日的行程,如同旅行日记,当年行走黄河的轨迹一目了然。
文章聚焦凝固着历史痕迹的旧牌匾、楹联、村庄,以及当地特有的物产和节日风俗,村街深处“上了年纪”的楼阁、枝枝丫丫伸向天空的木架子……处处蕴藏着神奇的文化密码。
写于2000年的文章,带着一些年轻人观察世界的羞涩与好奇。李敬泽并不否认这一点,“短视频时代,世界上一些地方在视觉上完全祛魅,这种好奇心反而显得比较重要、难得。”
“作家中的考古者”
自开始写作以来,李敬泽在文章中习惯于探讨事物的文化深度、历史深度,在日常生活中探寻风景背后的故事。久而久之,有不少人称其为“作家中的考古者”。
《上河记》也是如此。那些黄河流域的山水风物,在李敬泽眼中并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,而是富有历史和文化积淀。“正因如此,这些景观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。”他说。
为了记录沿途风物,他亲手绘制了路线图、城堡平面图。“我很有兴趣地手记了很多老地方,那时很年轻,对很多事情都抱有强烈的求知欲。”
因此,旅行往往成为李敬泽探寻当地风土人情的契机:旅行可以让人们在与世界的对话中发现自我,拓展生命的边界。相较于通过阅读获取间接经验,旅行往往可以得到深刻的感悟。
“旅行和旅游不同。旅行不是简单地看看风景,而是要透过风景,真正认识这个广大、丰富的世界。”他认为,旅行有重要的文化意义,可以增加见识,也可以助人成长。
人工智能与文学写作
从少年时代起,李敬泽读了很多书,但很长时间内都没想过要成为一名作家,“大学毕业后我做文学工作,慢慢开始写东西。就好像在饭馆工作,做着做着就成了厨子。”
他没有刻意去规划阅读的内容和时长,“就好像我们吃饭,能说吃了哪碗饭有用、哪碗饭没用吗?古人讲开卷有益,有很多东西是在阅读中无形积累起来的。”
年纪渐长,他努力避免在文章中出现古板的“文人气”,生命是鲜活的,因此写作者应当面对真实的生命感受和人生经验,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,而不是轻易借用现成的套路和腔调。
那么,ChatGPT的火爆,会对文学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?李敬泽觉得,人工智能的写作能力很可能会越来越强,同时也对文学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“如果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,人工智能训练得当,在掌握大量语料和逻辑的基础上,很可能也写得不错。”在李敬泽看来,这就意味着,写作者要提高创造力和创新的能力。
文学不会消失
就在前段时间,由李敬泽策划并主持的《文学馆之夜》播出了。这是一档人文谈话视频节目,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录制,以话题聊天的形式,展现了文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关联。
回顾做节目的初衷,李敬泽说,希望借此让更多人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,了解那些经典作家、经典作品,同时从文学角度出发,将对于世界、生活、生命的理解以新媒体的形式传递出去。
“就好比博物馆,将无数宝贝保存好、收藏好,这是开始而不是结束,我们要让那些珍宝活起来,融入现代人的精神生活。”他说。
对当下盛行的短视频,他觉得,我们要看到短视频巨大的影响,但也不要过于大惊小怪。“书面的阅读与书写,已经绵延了几千年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讲,可以说是我们文明的根基所在。”
“文学的具体形式会有变化,但它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,其中承载的人的思想、表达等是人之为人的根本。在这个意义上,我不认为它会消失。”李敬泽说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广东建成81条特色自然教育径 免费向公众开放
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,今年广东省已建成101条特色自然教育径,总长度达176 4公里,其中有81条自然教育径免费向公众开放。据了解,自然教
2022-07-18青藏高原最大中心城市发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影像
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(记者 孙睿)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连新明25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,通过近一年来的观测,在青藏高原最大中
2022-05-25湖北一男子在赣病逝 家属捐献器官挽救3人
中新网南昌5月25日电 (记者 吴鹏泉)江西省红十字会24日消息,湖北一男子在江西南昌因病逝世,家属在悲痛中捐献其器官,挽救了3名重症患者
2022-05-25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
(抗击新冠肺炎)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中新网孝感5月25日电 据湖北孝感市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,该县全
2022-05-25手语律师唐帅: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
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我们的新时代丨手语律师唐帅: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新华社重庆5月24日电 题:手语律师唐帅:让法治阳光照亮
2022-05-25
中国援柬中医张大武:升华中柬医患友谊的“关键钥匙”
中新网金边5月25日电 (记者 欧阳开宇)“大医博学,厚德济民”—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训。在张大武看来,这句话也是一把升华中柬医
2022-05-25(中国这十年·吾乡)“邂逅雪豹”带热高原小镇
记者 李江宁 摄 " >
2022-05-25“但凡有可能,就去做好它”
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震—— “但凡有可能,就去做好它”(奋斗者正青春) 在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,党总支书记王
2022-05-25上海通报嘉定区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排查情况 一地列为中风险地区
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“上海发布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,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,
2022-05-25上海嘉定区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所涉及区域和场所
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“上海发布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,上海嘉定区副区长王浩介绍:5月24日
2022-05-25X 关闭





X 关闭